2025年04月25日 欢迎光临杭州基督教会崇一堂
崇一堂愿景
  • 一个异象
  • 两个体系
  • 三个注重
  • 四个导向

读经 | 6.27《约伯记》 第15章 你自己的口定你有罪

《约伯记》第15章

你自己的口定你有罪

  音频朗读  


  默想  

“你自己的口定你有罪,并非是我;你自己的嘴见证你的不是。”

—伯 15:6

 

这一章,开始了第二回合的辩论,率先发言的,又是提幔人以利法:“智慧人岂可用虚空的知识回答,用东风充满肚腹呢?他岂可用无益的话和无济于事的言语理论呢?你是废弃敬畏的意,在神面前阻止敬虔的心。你的罪孽指教你的口,你选用诡诈人的舌头。你自己的口定你有罪,并非是我;你自己的嘴见证你的不是。”(伯 15:2-6)

第一回合的辩论中,以利法坚持认为约伯有罪,但他所说的“罪”,多是指道德上的污点。对于这一点,约伯坚决否认,因为他的确没有做过什么大逆不道的事情,以致必须遭受如此沉重的报应。第二回合,以利法依然认为约伯有罪,但他所说的“罪”,不再是指道德方面的恶行,他主要拿约伯的言语说事——“你自己的口定你有罪”。意思是说:就算你道德上毫无瑕疵,你在神面前的口无遮拦和胡言乱语,也已足够定你有罪,因为“你的罪孽指教你的口,你选用诡诈人的舌头”。

神真的会以我们的言语为定罪的证据,所以《圣经》警告我们:“你在神面前不可冒失开口,也不可心急发言……”(传 5:2)然而,这个警告不是要钳制我们的言论,神其实喜欢与我们真诚地对话,诗人说:“你们众民当时时倚靠他,在他面前倾心吐意。……”(诗 62:8)  

  祷告  

“耶和华啊,我曾求告你,求你快快临到我这里。我求告你的时候,愿你留心听我的声音。愿我的祷告如香陈列在你面前;愿我举手祈求,如献晚祭。耶和华啊,求你禁止我的口,把守我的嘴。求你不叫我的心偏向邪恶,以致我和作孽的人同行恶事;也不叫我吃他们的美食。”(诗 141:1-4)奉主名求。阿们!

«约伯记»导读

 
一、书名
       《约伯记》与《路得记》、《以斯帖记》一样,都是因书的主角得名,不是因书的作者得名。《约伯记》从头到尾,都有约伯的身影,所以就被称作“约伯记”。
二、作者
     《约伯记》没有直接交代作者,书中也缺少相关线索。可以确定的是,作者一定是希伯来人,但他生活在何时、何地,没有人知道答案。不过,这不影响这本书的价值,正如詹逊(Irving L. Jensen)所言:“本书的权威性,不在于书的作者是谁,而在于书中有神的启示。只有神可以把祂和撒但之间的对话向人启示。(参伯 1-2)”
三、主题
     《约伯记》通过约伯的个人经历,探讨“苦难的源头”这个千古难题。约伯“完全正直,敬畏神,远离恶事”,(参伯 1∶1)但他还是遇到了极其严重的苦难,这与人们固有的“恶有恶报,善有善报”的观念严重不合,大家由不得发问:“好人为什么也要受苦?”《约伯记》全书都在讨论这个问题。巴斯德(J. Sidlow Baxter)指出:“《约伯记》之中心信息可以说就是‘受苦有益’。透过绵绵的苦难,我们认识了自己。‘老我’被钉在十字架上,神就能在我们的生命中显明。本书能说明保罗的一句名言:‘万事都互相效力,叫爱神的人得益处,就是按祂旨意被召的人’。(参罗 8∶28)”
四、结构
     《约伯记》共四十二章,可分为三个部分:一至二章是第一部分,是《约伯记》的序幕,叙述约伯遭遇苦难的经过;三章至四十二章6节是第二部分,是关于苦难的三组对话。四十二章7至11节是第三部分,是《约伯记》的结局,介绍约伯在受苦之后经历的恩典。

文字资料由李世峥牧师授权提供

  往期读经  

《约伯记

第1章 不以神为愚妄

第2章 不以口犯罪

第3章 受患难的人为何有光赐给他呢

第4章 无辜的人有谁灭亡

第5章 不可轻看全能者的管教

第6章 他的朋友当以慈爱待他

第7章 祢竟看他为大

第8章 不虔敬人的指望要灭没

第9章 人在神面前怎能成为义呢?

第10章 祢知道我没有罪恶

第11章 愿祂口攻击你

第12章 耳朵岂不试验言语

第13章 我愿与神理论

第14章 等我被释放的时候来到

点击下方查看本日经文
↓↓↓

本日经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