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仰生活三百问 |278.教会为什么会有那么多宗派?
10 《信仰常识篇》



278.教会为什么会有那么多宗派?
我们这里教会有不同的传统,如长老会、浸礼会等,怎么看待这些教会的宗派?


基督教的宗派,是指有共同信仰,但又保留各自特点的组织。宗派大多都是从马丁·路德1517年发起宗教改革后产生的。在这之前的,一般不算在基督教宗派里。可以说,宗派都是历史上某个复兴运动的产物,开始时都有一位出色的教会领袖带领,流传到后世,继承人继续坚持某些传统,就成为宗派。
如路德改教有了信义会(或叫路德宗),后来加尔文在瑞士改教,就有了长老宗(或叫改革宗、归正宗),接着英国改教产生圣公会(或称安立甘宗),100多年后约翰·卫斯理复兴教会,走出自己的路,产生卫斯理宗(或称循道会),有人倡导浸礼的有了浸礼会,强调要回到使徒那样有圣灵能力的有了五旬宗(及使徒信心会、神召会和后来的灵恩教会)。20世纪后宗派产生的数量更大,传统的宗派逐渐衰落,出现许多新兴的教会,有时虽然还保留和原宗派的联系,但是已不是很强调教义上的差别,常常起源于一项事工,如向大学生,或监狱犯人进行福音工作的,就有了某一教会。
总之,每一宗派当初都是一股复兴教会的动力,使教会呈现丰富多样,适应各种人群的需要,并形成竞争的态势,从而使教会有活力。但今天国际基督教的趋势是,宗派色彩越来越淡化,合作越来越多。可以看到神自己在带领着教会,不断带来更新的浪潮。
中国教会没有宗派组织,宗派观念淡薄,这是好的。但是基于各地教会不同的传统和对外的交流,还是会有一定宗派的影响,就需要彼此尊重,因为毕竟凡是信靠主的教会都是基督的身体,合一的基础(生命上)大于差异。但是合一不是统一,教会有不同的特点,可使教会更有活力。

往期回顾
《一、基本信仰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