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25日 欢迎光临杭州基督教会崇一堂
崇一堂愿景
  • 一个异象
  • 两个体系
  • 三个注重
  • 四个导向

读经 | 6.30《约伯记》 第18章 他必从光明中被撵到黑暗里

《约伯记》第18章

他必从光明中被撵到黑暗里

  音频朗读  


  默想  

“他必从光明中被撵到黑暗里,必被赶出世界。”

—伯 18:18

 

第二回合的辩论中,以利法迅速败下阵来,比勒达立即披挂上阵,言辞非常激烈:“恶人的亮光必要熄灭,他的火焰必不照耀。他帐棚中的亮光要变为黑暗,他以上的灯也必熄灭。……他的记念在地上必然灭亡;他的名字在街上也不存留。他必从光明中被撵到黑暗里,必被赶出世界。在本民中必无子无孙;在寄居之地也无一人存留。以后来的,要惊奇他的日子,好像以前去的,受了惊骇。”(伯18:5-20)

以利法话音刚落,就被约伯批驳得体无完肤,比勒达对这种顽梗不化的态度大为不满,所以便以极其强烈的语气责备约伯。以利法的言辞着重敦促约伯反思过去的行为,比勒达的言辞则着重警告约伯正视将来的审判,他的意思是说:如果你不思悔改,等待你的将是更重的刑罚和更惨的结局——“必从光明中被撵到黑暗里,必被赶出世界”。比勒达的论点并无错误,但不适合约伯。药物再好,也不能乱开处方!

经上记着说:“当面的责备,强如背地的爱情。”(箴 27:5)作为基督徒,我们有责任“责备”犯罪的弟兄姊妹,但如果我们不问青红皂白,不管是非曲折,“责备”就没有任何积极的意义!因此,“责备”肢体之前,我们应当省察自己,看看内心深处是不是存在傲慢和偏见!  

  祷告  

慈爱的天父,祢借着《圣经》告诉我们:“当面的责备,强如背地的爱情。”(箴 27:5)祢喜悦我们责备朋友,但责备必须真诚、公正。可是,我们的责备却很难保证真诚与公正。亲爱的主啊,求祢除去我们的偏见,可以像祢一样,“责备我的时候显为公义;判断我的时候显为清正。”(参诗 51:4)奉主名求。阿们!

«约伯记»导读

 
一、书名
       《约伯记》与《路得记》、《以斯帖记》一样,都是因书的主角得名,不是因书的作者得名。《约伯记》从头到尾,都有约伯的身影,所以就被称作“约伯记”。
二、作者
     《约伯记》没有直接交代作者,书中也缺少相关线索。可以确定的是,作者一定是希伯来人,但他生活在何时、何地,没有人知道答案。不过,这不影响这本书的价值,正如詹逊(Irving L. Jensen)所言:“本书的权威性,不在于书的作者是谁,而在于书中有神的启示。只有神可以把祂和撒但之间的对话向人启示。(参伯 1-2)”
三、主题
     《约伯记》通过约伯的个人经历,探讨“苦难的源头”这个千古难题。约伯“完全正直,敬畏神,远离恶事”,(参伯 1∶1)但他还是遇到了极其严重的苦难,这与人们固有的“恶有恶报,善有善报”的观念严重不合,大家由不得发问:“好人为什么也要受苦?”《约伯记》全书都在讨论这个问题。巴斯德(J. Sidlow Baxter)指出:“《约伯记》之中心信息可以说就是‘受苦有益’。透过绵绵的苦难,我们认识了自己。‘老我’被钉在十字架上,神就能在我们的生命中显明。本书能说明保罗的一句名言:‘万事都互相效力,叫爱神的人得益处,就是按祂旨意被召的人’。(参罗 8∶28)”
四、结构
     《约伯记》共四十二章,可分为三个部分:一至二章是第一部分,是《约伯记》的序幕,叙述约伯遭遇苦难的经过;三章至四十二章6节是第二部分,是关于苦难的三组对话。四十二章7至11节是第三部分,是《约伯记》的结局,介绍约伯在受苦之后经历的恩典。

文字资料由李世峥牧师授权提供

  往期读经  

《约伯记

第1章 不以神为愚妄

第2章 不以口犯罪

第3章 受患难的人为何有光赐给他呢

第4章 无辜的人有谁灭亡

第5章 不可轻看全能者的管教

第6章 他的朋友当以慈爱待他

第7章 祢竟看他为大

第8章 不虔敬人的指望要灭没

第9章 人在神面前怎能成为义呢?

第10章 祢知道我没有罪恶

第11章 愿祂口攻击你

第12章 耳朵岂不试验言语

第13章 我愿与神理论

第14章 等我被释放的时候来到

第15章 你自己的口定你有罪

第16章 不要阻挡我的哀求

第17章 义人要持守所行的道

点击下方查看本日经文
↓↓↓

本日经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