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经 | 12.22《撒母耳记上》 第27章 不如逃奔非利士地去
《撒母耳记上》第27章
不如逃奔非利士地去
音频朗读
默想
大卫心里说:“必有一日我死在扫罗手里,不如逃奔非利士地去。扫罗见我不在以色列的境内,就必绝望,不再寻索我,这样我可以脱离他的手。”
—撒上 27:1
这一章,记载了大卫人生中的一次失败:“大卫心里说:‘必有一日我死在扫罗手里,不如逃奔非利士地去。扫罗见我不在以色列的境内,就必绝望,不再寻索我,这样我可以脱离他的手。’于是大卫起身,和跟随他的六百人投奔迦特王玛俄的儿子亚吉去了。……有人告诉扫罗说:‘大卫逃到迦特。’扫罗就不再寻索他了。”(撒上 27:1-4)
扫罗追杀大卫,大卫惶恐不安,无奈之下,心生一计——“逃奔非利士地去”。“于是大卫起身,和跟随他的六百人投奔迦特王玛俄的儿子亚吉去了。”听到“大卫逃到迦特”的消息,“扫罗就不再寻索他了”。从客观效果来看,“逃奔非利士地”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但从信仰立场来看,向外邦人寻求帮助是一个严重的错误,尽管这是困境中的权宜之计,但其中流露出的是大卫对环境的绝望以及对神的小信。
身处逆境而又看不到希望的时候,我们很容易放弃倚靠神,试图以自己的谋略走出困境,这种自以为是的做法本身就得罪了神。《旧约辅读》劝勉我们:“当我们正想要放弃的时候,就正是要牢牢地抓紧神给我们应许的时候,更要牢记祂曾经为我们做的一切事。”
祷告
“神啊,你是我的神,我要切切地寻求你;在干旱疲乏无水之地,我渴想你,我的心切慕你。我在圣所中曾如此瞻仰你,为要见你的能力和你的荣耀。因你的慈爱比生命更好,我的嘴唇要颂赞你。我还活的时候要这样称颂你,我要奉你的名举手。”(诗 63:1-4)奉主名求。阿们!
«撒母耳记上»导读
希伯来文《圣经》中,《撒母耳记上》和《撒母耳记下》原为一卷,不分上下,《七十子译本》首先将其分为上下两卷。这两卷书以撒母耳之名命名,是因为撒母耳是书中的重要人物,本书详细记载了他的诞生、童年及担任士师的全过程。不但如此,本书记录的两位以色列国王(扫罗和大卫)都经撒母耳之手膏立。故此,就被称为《撒母耳记》。
二、作者《撒母耳记上》没有交代作者,犹太传统认为,一至二十四章出自撒母耳之手,二十五至三十一章(撒母耳过世后的相关内容)则为拿单和迦得补写,因为《历代志上》写道:“大卫王始终的事,都写在先见撒母耳的书上和先知拿单并先见迦得的书上。”(代上 29:29)詹逊(Irving L. Jensen)提醒我们:“读者必须认定《圣经》都是由圣灵感动写成。故此即使《撒母耳记》是由数人合写,也不会影响全书主题的统一性。”
三、主题本书通过3位重要人物(撒母耳、扫罗、大卫)的相关事迹,详细展示了从士师时代到王国时代的顺利过渡。培恩(D. F. Payne)这样说:“《撒母耳记》不单是历史,也是神学;在《撒母耳记》里的资料不单是历史教训,也是讲章。作者看见神的计划,成就在祂百姓的历史上,他相信这些历史可以引出伦理道德教训,对当时的人用得着。”
文字资料由李世峥牧师授权提供
往期读经
《撒母耳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