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22日 欢迎光临杭州基督教会崇一堂
崇一堂愿景
  • 一个异象
  • 两个体系
  • 三个注重
  • 四个导向

赞美诗(新编)史话(二百二十七)

01

第165首 擘开生命饼歌*  

 

经文:耶稣拿着这五个饼,两条鱼,望着天祝福,擘开饼,递给门徒,摆在众人面前……他们都吃,并且吃饱了。(可 6:41-42)

 

1934年《普天颂赞》在编辑过程中,刘廷芳博士在翻译了美国拉思伯里(事略参阅第154首)所写的《永生之言歌》后,按该诗的格律另写了一首圣诗。现先介绍作者刘廷芳的生平事略,然后再比较两诗的内容。

 

刘廷芳 (英文名作Timothy Ting—fang Liu,1892一1947)生于浙江温州,于上海圣约翰大学毕业后留学美国,在纽约哥伦比亚大学得硕士学位,又在雅礼大学得神学学士学位,是纽约协和神学院研究生。1920年回国,在北京师范大学、燕京大学任教,并接受牧师圣职,同时任《真理与生命》、《紫晶》杂志编辑,从事写诗著文工作 。1926-1928年再度赴美,在美国几个大学和中学讲学。奥柏林大学赠送他荣誉神学博士学位。1932年起,任《普天颂赞》编辑委员会主席,兼文字支委员会主席。经他修订的翻译圣诗多达一百九十余首。另有他的创作圣诗六首。这首《擘开生命饼歌》和第370首《新天新地歌》都是他的创作新诗。

 

刘廷芳曾多次代表我国教会出席国际的基督教会议。他在燕京大学任教时期,十分同情、支持当时的学生爱国运动。1941年应美国新墨西哥大学之聘前往美国任教,并在各地讲学,1947年卒于新墨西哥城的阿尔伯克基城。

 

现在再将刘廷芳的诗与拉思伯里的诗并列如下作个比较: 《擘开生命饼歌》 《生命之饼》或《永生之言歌》
一、擘开生命的饼,        一、擘开生命的饼,
颁赐吾人,                     充我灵饥,
如主当初擘饼,              正如海畔当年,
加利利滨;                     引众归依;
我愿洗心涤虑,              我愿努力穷尽,
与主相亲,                     来覲圣颜;
求主赐我圣粮,              寸心迫切思慕,
饱我心灵。                     生命之言。
二、谢主生命之饼,       二、昭示永生真理,
颁赐吾人,                    使我遵循,
谢主所流宝血,             正如当年祝饼,
救赎众生;                    加利利滨;
为主神圣牺牲,             从兹锁链脱身,
我得自由,                    束缚无存,
与主同结团契,             真理赐我自由,
万古千秋。                    安乐永恒。

《普天颂赞》(旧版)第196首《普天颂赞》(旧版)第177首

       以上两首诗虽然都提到“擘开生命之饼”,但其主题完全不同,刘氏指的是圣餐,拉氏指的却是圣言 (圣经)。拉氏的诗原是为美国纽约州桥头洼集会所开办的高级研究班的班歌。由舍温 (事略参阅第154首)作曲。《普天颂赞》将原来的诗曲配合在一起,而《新编》则采用舍温这曲配到刘廷芳的诗。


       刘廷芳很重视圣餐典礼,在《普天颂赞》内还有一首《觐圣歌》( 《普天颂赞》(旧版)197首),歌词如下:
一、救世之身,为众生擘开,在骷髅地,痛饮苦杯;
蒙恩信众,奉命常纪念,敬设圣筵,追忆当年。
二、吾众今朝,虔诚来入覲,国难民愁,遍心创痕,
仰瞻圣容,看血泪千行,人间苦痛,主仍担当。
三、恳求临格,在我们中间,开我心目,昭现妙身;
以马内利,天福永无边,与主合一,同享永生。


      该诗出版后由前来华英国行道会 (见第 160首注①)传教士铁逊坚(Taylor)译为英文,于1951年被英国广播公司和苏格兰教会的圣诗集收入,是为国人创作圣诗被外国圣诗采入的第一声。以后又于1964年被选入美国卫理公会赞美诗,配上前燕京大学音乐系毕业生——范天祥 (事略参阅第31首)的高足苏引兰 (1915-1937)的曲,调名为《圣恩调》。

《新编》中第199首的《清心调》也是苏引兰所谱的。

 

 

 

 

02

 

第172首 圣灵感化歌
Come,Holy Ghost,our Souls inspire     
 

 

经文:耶和华的灵必住在他身上,就是使他有智慧和聪明的灵、谋略和能力的灵、知识和敬畏耶和华的灵。 (赛 11:2)

 

这首诗相传是德国美因茨城主教马卢斯(Maurus,776-856)的作品,也有人说它是查理曼大帝或安布罗斯或格列高利教皇所写,但都证据不足。诗的内容精彩,到10世纪已经在各教会普遍唱颂,并列入主教圣礼书内。按天主教圣礼书规定:在按立神父或祝圣主教时,主礼主教与唱诗班逐句启应轮唱这首诗。以后这首诗由圣公会的《公祷书》转到卫理公会的仪式书内。英文方面有五十多种不同的译词。公祷书内并列着两种不同的译词,以备选用。其中之一即这首《圣灵感化歌》,是由英国约翰·科辛主教 (J.Cosin,1594-1672)译为英文。科辛在剑桥大学毕业后,曾作过剑桥大学的副校长,曾经受过清教徒的迫害,后作了主教。他于1627年译了这首诗,原意是为信徒私祷灵修用的,特别用于每日早晨九点的礼拜,以纪念此时是圣灵降临。1661-1662年英国圣公会再次修订公祷书,科辛主教为编委之一,便将该诗选入《公祷书》内。约翰·卫斯理亦曾采用为公共礼拜时唱颂。第二节祈求时常降下“七种神恩”,也有译作“全备之恩”,乃根据先知以赛亚书第十一章第二节所载的。天主教在讲道前,或大节期降福前也唱颂这首诗。  

 

《新编》中所收集的古代平咏(见第7首注①)除第164首《尊崇(ADORETE)》外,就属这首应用得最为普遍。古代信徒相信如果不分昼夜反复咏唱这首诗,则仇敌、魔鬼都会退去。他们每天早上唱这首诗时,要摇铃,焚香和点上蜡烛。 

 

这首诗由前中华圣公会华北教区主教鄂方智(F.L.Norris,1864-1945)译成中文。鄂方智是英国广传福音会派来中国的传教士,历任圣公会会吏、会长;1930年起任主教,长驻北京,曾兼任英国驻华使馆牧师。

 

 

 

 

往期赞美诗内容回顾

赞美诗(新编)史话(八十二)

赞美诗(新编)史话(八十三)

赞美诗(新编)史话(八十四)

赞美诗(新编)史话(八十五)

赞美诗(新编)史话(八十六)

赞美诗(新编)史话(八十七)

赞美诗(新编)史话(八十八)

赞美诗(新编)史话(八十九)

赞美诗(新编)史话(九十)

赞美诗(新编)史话(九十一)

赞美诗(新编)史话(九十二)

赞美诗(新编)史话(九十三)

赞美诗(新编)史话(九十四)

赞美诗(新编)史话(九十五)

赞美诗(新编)史话(九十六)

赞美诗(新编)史话(九十七)

赞美诗(新编)史话(九十八)

赞美诗(新编)史话(九十九)

赞美诗(新编)史话(一百)

赞美诗(新编)史话(一百零一)

赞美诗(新编)史话(一百零二)

赞美诗(新编)史话(一百零三)

赞美诗(新编)史话(一百零四)

赞美诗(新编)史话(一百零五)

赞美诗(新编)史话(一百零六)

赞美诗(新编)史话(一百零七)

赞美诗(新编)史话(一百零八)

赞美诗(新编)史话(一百零九)

赞美诗(新编)史话(一百一十)

赞美诗(新编)史话(一百一十一)

赞美诗(新编)史话(一百一十二)

赞美诗(新编)史话(一百一十三)

赞美诗(新编)史话(一百一十四)

赞美诗(新编)史话(一百一十五)

赞美诗(新编)史话(一百一十六)

赞美诗(新编)史话(一百一十七)

赞美诗(新编)史话(一百一十八)

赞美诗(新编)史话(一百一十九)

赞美诗(新编)史话(一百二十)

赞美诗(新编)史话(一百二十一)

赞美诗(新编)史话(一百二十二)

赞美诗(新编)史话(一百二十三)

赞美诗(新编)史话(一百二十四)

赞美诗(新编)史话(一百二十五)

赞美诗(新编)史话(一百二十六)

赞美诗(新编)史话(一百二十七)

赞美诗(新编)史话(一百二十八)

赞美诗(新编)史话(一百二十九)

赞美诗(新编)史话(一百三十)

赞美诗(新编)史话(一百三十一)

赞美诗(新编)史话(一百三十二)

赞美诗(新编)史话(一百三十三)

赞美诗(新编)史话(一百三十四)

赞美诗(新编)史话(一百三十五)

赞美诗(新编)史话(一百三十六)

赞美诗(新编)史话(一百三十七)

赞美诗(新编)史话(一百三十八)

赞美诗(新编)史话(一百三十九)

赞美诗(新编)史话(一百四十)

赞美诗(新编)史话(一百四十一)

赞美诗(新编)史话(一百四十二)

赞美诗(新编)史话(一百四十三

赞美诗(新编)史话(一百四十四)

赞美诗(新编)史话(一百四十五)

赞美诗(新编)史话(一百四十六)

赞美诗(新编)史话(一百四十七)

赞美诗(新编)史话(一百四十八)

赞美诗(新编)史话(一百四十九)

赞美诗(新编)史话(一百五十)

赞美诗(新编)史话(一百五十一)

赞美诗(新编)史话(一百五十二)

赞美诗(新编)史话(一百五十三)

赞美诗(新编)史话(一百五十四)

赞美诗(新编)史话(一百五十五)

赞美诗(新编)史话(一百五十六)

赞美诗(新编)史话(一百五十七)

赞美诗(新编)史话(一百五十八)

赞美诗(新编)史话(一百五十九)

赞美诗(新编)史话(一百六十)

赞美诗(新编)史话(一百六十一)

赞美诗(新编)史话(一百六十二)

赞美诗(新编)史话(一百六十三)

赞美诗(新编)史话(一百六十四)

赞美诗(新编)史话(一百六十五)

赞美诗(新编)史话(一百六十六)

赞美诗(新编)史话(一百六十七)

赞美诗(新编)史话(一百六十八)

赞美诗(新编)史话(一百六十九)

赞美诗(新编)史话(一百七十)

赞美诗(新编)史话(一百七十一)

赞美诗(新编)史话(一百七十二)

赞美诗(新编)史话(一百七十三)

赞美诗(新编)史话(一百七十四)

赞美诗(新编)史话(一百七十五)

赞美诗(新编)史话(一百七十六)

赞美诗(新编)史话(一百七十七)

赞美诗(新编)史话(一百七十八)

 赞美诗(新编)史话(一百七十九)

赞美诗(新编)史话(一百八十)

赞美诗(新编)史话(一百八十一)

赞美诗(新编)史话(一百八十二)

赞美诗(新编)史话(一百八十三)

赞美诗(新编)史话(一百八十四)

赞美诗(新编)史话(一百八十五)

赞美诗(新编)史话(一百八十六)

赞美诗(新编)史话(一百八十七)

赞美诗(新编)史话(一百八十八)

赞美诗(新编)史话(一百八十九)

赞美诗(新编)史话(一百九十)

赞美诗(新编)史话(一百九十一)

赞美诗(新编)史话(一百九十二)

赞美诗(新编)史话(一百九十三)

赞美诗(新编)史话(一百九十四)

赞美诗(新编)史话(一百九十五)

赞美诗(新编)史话(一百九十六)

赞美诗(新编)史话(一百九十七)

赞美诗(新编)史话(一百九十八)

赞美诗(新编)史话(一百九十九)

赞美诗(新编)史话(二百)

赞美诗(新编)史话(二百零一)

赞美诗(新编)史话(二百零二)

赞美诗(新编)史话(二百零三)

赞美诗(新编)史话(二百零四)

赞美诗(新编)史话(二百零五)

赞美诗(新编)史话(二百零六)

赞美诗(新编)史话(二百零七)

赞美诗(新编)史话(二百零八)

赞美诗(新编)史话(二百零九)

赞美诗(新编)史话(二百一十)

赞美诗(新编)史话(二百一十一)

赞美诗(新编)史话(二百一十二)

赞美诗(新编)史话(二百一十三)

赞美诗(新编)史话(二百一十四)

赞美诗(新编)史话(二百一十五)

赞美诗(新编)史话(二百一十六)

赞美诗(新编)史话(二百一十七)

赞美诗(新编)史话(二百一十八)

赞美诗(新编)史话(二百一十九)

赞美诗(新编)史话(二百二十)

赞美诗(新编)史话(二百二十一)

赞美诗(新编)史话(二百二十二)

赞美诗(新编)史话(二百二十三)

赞美诗(新编)史话(二百二十四)

赞美诗(新编)史话(二百二十五)

赞美诗(新编)史话(二百二十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