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7月04日 欢迎光临杭州基督教会崇一堂
崇一堂愿景
  • 一个异象
  • 两个体系
  • 三个注重
  • 四个导向

历史人物·云彩见证(83)| 中国基督教诗人刘廷芳

刘廷芳(1891-1947年),字亶生,温州永嘉人。是中国近代基督教史上集神学家、教育家、诗人、心理学家多重身份于一身的标志性人物。历任神学院院长,中华全国基督教会理事,中华全国基督教大学委员会主席、中华基督教教育协会主席,并兼任北京大学教育系心理学教授、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研究科主任。他不仅在基督教本色化运动中扮演关键角色,更通过圣诗创作与翻译,深刻影响了中国教会的崇拜传统。

少年时就读温州艺文中学,后入上海圣约翰大学,曾多次撰文发表于上海新闻报,批评教会学校办学宗旨和管理措施不当,尤对西洋教士藐视中国文化深表愤慨。后为金陵神学院教务长司徒雷登所赏识,引为同道,遂成莫逆,乃安排留学美国,先入哥伦比亚大学学习教育和心理学,获哲学博士学位,继入耶鲁大学神学院,授牧师职,曾被推为中国留美学生协会主席。1920年,司徒雷登任燕京大学校长,电邀其回国,聘为助理,任神学院院长。刘廷芳协助其整顿中西籍教职员,物色延聘学术人士,使燕大气象为之一新,从而奠定规模。在此期间,还勤为《真理与生命》杂志写稿,遂成为基督教新观念派。1922年,参与组织中华全国基督教会,任理事。1925年,以燕大神学院院长兼牧师身份主持孙中山逝世祭吊仪式,宣读悼文《请看吧,这里来了个白天做梦人》,情辞并茂,该文后被美国出版的《世界名人演讲录》所收录。此后历任中华全国基督教大学委员会主席、中华基督教教育协会主席,并兼任北京大学教育系心理学教授、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研究科主任。抗战胜利后被选为立法院立法委员。后以鼻窦炎赴美就医。旋居英国,于剑桥、牛津大学讲授中国思想、文艺及文化新潮,又以鼻病复发,回美国住新墨西哥州长老会疗养,于1947年8月2日病逝,终年57岁。

刘廷芳与司徒雷登

刘廷芳翻译的赞美诗《平安夜》《圣诞夜歌》

1936-1937 燕京大学师生准备到偏远地区传福音

刘廷芳也是温州最早新诗诗人之一。诗作有《回忆的调怅》《盘门路上》《快乐》《未完信》《别离》等,分别发表在《小说月刊》和《语丝》,曾出版《山雨》《风满楼》等诗集,并率先翻译介绍黎巴嫩现代大诗人纪伯伦的散文诗给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