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22日 欢迎光临杭州基督教会崇一堂
崇一堂愿景
  • 一个异象
  • 两个体系
  • 三个注重
  • 四个导向

赞美诗(新编)史话(二百一十六)

01

第110首 复活喜讯歌**  

 

经文:“快去告诉他的门徒,说他从死里复活了……”(太 28:7)

 

这首诗是浙江蔡文浩牧师和他的夫人杨旅复同工合作的结晶。

 

蔡文浩生于1913年, 1928年受洗归主。他毕业于上海沪江大学文学院,以后进南京金陵神学院,获神学士,1947年获美国普林斯顿神学院神学硕士。50年代时,他历任杭州之江大学校牧、中华基督教会浙江大会执行干事、全国总会副执行干事等职。1960年起,他担负起浙江省基督教的领导责任,是浙江省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主席兼浙江省基督教协会会长。 1980年以后,他还担任中国基督教协会副会长。

 

杨旅复 1916年生, 1937年从苏州景海女校音乐专业毕业, 1945年毕业于上海沪江大学社会系,后曾去美国威士明特合唱音乐学院进修。她除了在不少学校内担任过音乐教师外,对推进圣乐一贯努力,曾任中国基督教协进会音乐干事等。她在上海、杭州都担任教会唱诗班指挥,而且极其认真。1981年中国基督教圣诗委员会成立时,她被邀担任委员,并任《新编》编辑委员会委员。她利用暑假休息时间专程来沪,义务协助编辑工作,编辑部一度在杭州办公时,她更是积极投入,经常日以继夜忘我工作。本书初稿写成后,她抽空校阅,经常工作至深夜,用红蓝墨水,分别写出应修改的地方,还写出大量补充的材料。本书能以出版,得她帮助良多。

 

《新编》内由蔡文浩作词、杨旅复谱曲的圣诗有第110、125、170、331等四首 。

 

此外,杨旅复还为第137、152首谱写了新曲调。第23、72、81、82首是她的译词。第381首是她的配词。

 

1981年,当《新编》编辑部同工建议他们夫妇二人写一首复活节用的诗歌时,蔡牧师欣然应允。他说:“这些年来,中国信徒见证了主复活的大能在教会中的作为,使中国教会从患难与困扰中出来,走到平安与喜乐之中。我们应该有自己的诗歌,来表达中国教会弟兄姊妹的心声。”

 

关于这首诗的构思过程,作者首先考虑复活节与圣诞节在内涵及表达方式上的不同。圣诞节主要是以欢乐的心情来庆祝主的诞生;复活节则是纪念主的舍身与复活,主要表达门徒们由伤感变为喜乐,由失望变为希望,由软弱变为刚强,最后献身于主,建立教会。因此他认为:“仅仅渲染复活节的欢乐气氛是不够的,复活节的诗歌应该刻画当时门徒们的灵程变化,来激励我们的信仰与生活,促进我们的灵命。”

 

这首诗的三节歌词好像三幅图画,重现了约翰福音所记载的耶稣复活后向门徒显现的三个情景。它们根据约翰福音第20章1至18节(参可 16:1-10;约 20:19-29,21:1-2),分别叙述爱主的女门徒,特别是抹大拉的马利亚如何听闻主声,转悲为喜;小楼上充满疑虑的门徒,因见主显现,坚定了信心;彼得、约翰在提比哩亚海边,不但认出了主,而且重新接受喂养主小羊的差遣。副歌反映门徒已经从愁苦中被释放,能够引吭高歌“基督已复活”。作者把“复活大能充我心,改变我生命”作结尾,去传达复活的喜讯。

 

杨旅复谱曲,很注重“反复朗读歌词,熟悉歌词,使乐思自然地进入词意”。这首诗的曲调很好地配合了歌词的进行。

 

此曲用的是6/8节拍,作者原意要求欢快,每小节作二拍子计算,不能唱得太慢。音值一长一短,类似欧洲的“船歌”,给人以行进向前的感觉,这就勾画出“女徒行匆匆”的形象。前两行乐句的色彩是迷幻的,反映门徒在困惑中的探索。第三行“忽闻主召唤,仰见主慈容”,音乐亦豁然开朗,发展至“喜讯乐传送”时,似乎乐曲已经可以结束。可是主复活这件事给门徒内心的震撼实在太大,副歌亟需把这激情再加强。于是产生音调逐句上升的两次宣告“基督已复活”,以报喜的声调出现。结尾重复第四行的曲调,使全曲达到一个有力的完成。

 

 

 

02

 

第176首 神佑中华歌*
Come,Holy Ghost,our Souls inspire 
 

 

经文:使他们在你赐给我们列祖之地上,一生一世敬畏你。(王上 8:40)

 

这首爱国诗歌乃我国现代小说家、散文家许地山所写。许地山(1893-1941),笔名“落花生”,生于台湾,父许南英世居台湾,是有名的爱国志士,1893年抗日未成,率全家回归福建。许地山在燕京大学毕业后曾留校任教,以后留学英国。在燕大时参加教会活动,并参与基督教文字工作;抗日战争前后在香港从事进步文化活动,著有《空山灵雨》、《缀网劳蛛》、《危巢坠简》等文学作品,著作中表现出他的爱国主义和宗教思想。他对印度文学、佛教、道教都有研究,曾翻译《二十夜间》、《太阳底下降》,编著《印度文学》等。

 

这首《神佑中华歌》是许地山按着英国国歌的格律填词而作。按英国国歌的调早已在欧洲相当流行,其旋律简谱如下:(略)

 

基督教传来中国之后,我国信徒先后用以上歌谱配合若干爱国的词句。在清朝末年传教时,用“主保佑我皇帝,施恩于我皇帝,救我皇帝”。英浸礼会的《颂主诗集》(1923年出版)第336首,还保留这首旧诗。实际上,到民国建立时,已经改用“主保佑我民国,施恩于我民国,救我民国”。中国信徒总觉得这些诗词不够表达信徒爱国之心,曾作《我爱中华美地》多首,在各地教会流行。《普天颂赞》第229首所采用的词句为最好,其第一节如下:
我爱中华美地,万古千秋卓立,中华我国;
历代迭生圣贤,功业裕后光前,
感谢上帝保全,中华我国。

 

在编辑《普天颂赞》时,许地山以他所创作的这首诗寄投,经杨荫浏 (事略参阅第 13首)谱了中国曲调,调名《美地》,于是这首爱国诗歌也就有了新的形式和乐谱,表达了我国信徒的爱国热诚。

 


 

往期赞美诗内容回顾

赞美诗(新编)史话(八十二)

赞美诗(新编)史话(八十三)

赞美诗(新编)史话(八十四)

赞美诗(新编)史话(八十五)

赞美诗(新编)史话(八十六)

赞美诗(新编)史话(八十七)

赞美诗(新编)史话(八十八)

赞美诗(新编)史话(八十九)

赞美诗(新编)史话(九十)

赞美诗(新编)史话(九十一)

赞美诗(新编)史话(九十二)

赞美诗(新编)史话(九十三)

赞美诗(新编)史话(九十四)

赞美诗(新编)史话(九十五)

赞美诗(新编)史话(九十六)

赞美诗(新编)史话(九十七)

赞美诗(新编)史话(九十八)

赞美诗(新编)史话(九十九)

赞美诗(新编)史话(一百)

赞美诗(新编)史话(一百零一)

赞美诗(新编)史话(一百零二)

赞美诗(新编)史话(一百零三)

赞美诗(新编)史话(一百零四)

赞美诗(新编)史话(一百零五)

赞美诗(新编)史话(一百零六)

赞美诗(新编)史话(一百零七)

赞美诗(新编)史话(一百零八)

赞美诗(新编)史话(一百零九)

赞美诗(新编)史话(一百一十)

赞美诗(新编)史话(一百一十一)

赞美诗(新编)史话(一百一十二)

赞美诗(新编)史话(一百一十三)

赞美诗(新编)史话(一百一十四)

赞美诗(新编)史话(一百一十五)

赞美诗(新编)史话(一百一十六)

赞美诗(新编)史话(一百一十七)

赞美诗(新编)史话(一百一十八)

赞美诗(新编)史话(一百一十九)

赞美诗(新编)史话(一百二十)

赞美诗(新编)史话(一百二十一)

赞美诗(新编)史话(一百二十二)

赞美诗(新编)史话(一百二十三)

赞美诗(新编)史话(一百二十四)

赞美诗(新编)史话(一百二十五)

赞美诗(新编)史话(一百二十六)

赞美诗(新编)史话(一百二十七)

赞美诗(新编)史话(一百二十八)

赞美诗(新编)史话(一百二十九)

赞美诗(新编)史话(一百三十)

赞美诗(新编)史话(一百三十一)

赞美诗(新编)史话(一百三十二)

赞美诗(新编)史话(一百三十三)

赞美诗(新编)史话(一百三十四)

赞美诗(新编)史话(一百三十五)

赞美诗(新编)史话(一百三十六)

赞美诗(新编)史话(一百三十七)

赞美诗(新编)史话(一百三十八)

赞美诗(新编)史话(一百三十九)

赞美诗(新编)史话(一百四十)

赞美诗(新编)史话(一百四十一)

赞美诗(新编)史话(一百四十二)

赞美诗(新编)史话(一百四十三

赞美诗(新编)史话(一百四十四)

赞美诗(新编)史话(一百四十五)

赞美诗(新编)史话(一百四十六)

赞美诗(新编)史话(一百四十七)

赞美诗(新编)史话(一百四十八)

赞美诗(新编)史话(一百四十九)

赞美诗(新编)史话(一百五十)

赞美诗(新编)史话(一百五十一)

赞美诗(新编)史话(一百五十二)

赞美诗(新编)史话(一百五十三)

赞美诗(新编)史话(一百五十四)

赞美诗(新编)史话(一百五十五)

赞美诗(新编)史话(一百五十六)

赞美诗(新编)史话(一百五十七)

赞美诗(新编)史话(一百五十八)

赞美诗(新编)史话(一百五十九)

赞美诗(新编)史话(一百六十)

赞美诗(新编)史话(一百六十一)

赞美诗(新编)史话(一百六十二)

赞美诗(新编)史话(一百六十三)

赞美诗(新编)史话(一百六十四)

赞美诗(新编)史话(一百六十五)

赞美诗(新编)史话(一百六十六)

赞美诗(新编)史话(一百六十七)

赞美诗(新编)史话(一百六十八)

赞美诗(新编)史话(一百六十九)

赞美诗(新编)史话(一百七十)

赞美诗(新编)史话(一百七十一)

赞美诗(新编)史话(一百七十二)

赞美诗(新编)史话(一百七十三)

赞美诗(新编)史话(一百七十四)

赞美诗(新编)史话(一百七十五)

赞美诗(新编)史话(一百七十六)

赞美诗(新编)史话(一百七十七)

赞美诗(新编)史话(一百七十八)

 赞美诗(新编)史话(一百七十九)

赞美诗(新编)史话(一百八十)

赞美诗(新编)史话(一百八十一)

赞美诗(新编)史话(一百八十二)

赞美诗(新编)史话(一百八十三)

赞美诗(新编)史话(一百八十四)

赞美诗(新编)史话(一百八十五)

赞美诗(新编)史话(一百八十六)

赞美诗(新编)史话(一百八十七)

赞美诗(新编)史话(一百八十八)

赞美诗(新编)史话(一百八十九)

赞美诗(新编)史话(一百九十)

赞美诗(新编)史话(一百九十一)

赞美诗(新编)史话(一百九十二)

赞美诗(新编)史话(一百九十三)

赞美诗(新编)史话(一百九十四)

赞美诗(新编)史话(一百九十五)

赞美诗(新编)史话(一百九十六)

赞美诗(新编)史话(一百九十七)

赞美诗(新编)史话(一百九十八)

赞美诗(新编)史话(一百九十九)

赞美诗(新编)史话(二百)

赞美诗(新编)史话(二百零一)

赞美诗(新编)史话(二百零二)

赞美诗(新编)史话(二百零三)

赞美诗(新编)史话(二百零四)

赞美诗(新编)史话(二百零五)

赞美诗(新编)史话(二百零六)

赞美诗(新编)史话(二百零七)

赞美诗(新编)史话(二百零八)

赞美诗(新编)史话(二百零九)

赞美诗(新编)史话(二百一十)

赞美诗(新编)史话(二百一十一)

赞美诗(新编)史话(二百一十二)

赞美诗(新编)史话(二百一十三)

赞美诗(新编)史话(二百一十四)

赞美诗(新编)史话(二百一十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