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经 | 12.21 第42章 压伤的芦苇,祂不折断
压伤的芦苇,祂不折断
音频朗读
默想
“压伤的芦苇,他不折断;将残的灯火,他不吹灭......”
—赛 42:3
这一章,有一段弥赛亚预言:“看哪,我的仆人,我所扶持、所拣选、心里所喜悦的,我已将我的灵赐给他,他必将公理传给外邦。他不喧嚷,不扬声,也不使街上听见他的声音。压伤的芦苇,他不折断;将残的灯火,他不吹灭。他凭真实将公理传开。他不灰心,也不丧胆,直到他在地上设立公理,海岛都等候他的训诲。”(赛 42:1-4)
被神称为“我的仆人”的弥赛亚具有很多特征,“压伤的芦苇,祂不折断;将残的灯火,祂不吹灭”,就是其中之一。莫德(Alec Motyer)写道:“祂并不轻视人,尽管对方已经十分无用、无法修复(压伤的芦苇)、‘盛气已过’而几乎熄灭。(将残的灯火)这些负面的说法暗示了正面的对等状况:祂能修复压伤的芦苇,能把将残的灯火吹旺。前者是内在受伤,后者则是缺乏外在的油料。这位仆人既能医治,又能供应。”《马太福音》指出,“这位仆人”就是主耶稣。(参太 12:15-21)
“福音书”中的耶稣,不正是这样吗?巴克莱(William Barclay)说:“祂并不是要以轻蔑来对待软弱的人,却是了解他们;祂不是来捻灭将残的灯火,而是扶持它使它的光辉更加清晰明亮。耶稣最可贵的地方,就是祂不是一位令人大失所望的人,却是一位伟大的鼓励者。”
祷告
慈爱的天父,感谢祢差遣“心里柔和谦卑”的耶稣基督来到世上,拯救我们。“压伤的芦苇,祂不折断;将残的灯火,祂不吹灭。”因着祂充满柔和的鼓励,忧伤者充满喜乐,失望者看到希望,软弱者走向刚强。主啊,我愿时时跟随祢,求祢常常引导我,使我无论身处何种环境,都能体会到祢的同在。奉主名求。阿们!
«以赛亚书»导读
《以赛亚书》是“亚摩斯的儿子以赛亚”所得的“默示”,(参赛 1:1)所以就被称作“以赛亚书”。希伯来文中,“以赛亚”这个名字的意思是“耶和华的救恩”。
二、作者
近代学者认为《以赛亚书》由相差200余年的两位以赛亚写成,但多数学者依然坚持传统的看法,认为《以赛亚书》只有一位作者,就是生活在公元前8世纪的“亚摩斯的儿子以赛亚”。犹太传统认为,以赛亚是犹大王约阿施的孙子,亚玛谢的侄子,乌西雅的堂弟,他在“乌西雅、约坦、亚哈斯、希西家作犹大王的时候”作先知,(参赛 1:1)前后约有40年之久,因为忠于信仰,被恶王玛拿西用锯锯死。(参来 11:37)
三、主题
《以赛亚书》的主题很像以赛亚的名字——“耶和华的救恩”。作者一面以审判的信息敦促选民远离罪恶,一面以拯救的信息鼓励选民倚靠神,全书传递同一个声音:“看哪,我的仆人,我所扶持、所拣选、心里所喜悦的,我已将我的灵赐给他,他必将公理传给外邦。”(赛 42:1)该书充满福音信息,所以有“以赛亚福音”之称。
《以赛亚书》共有66章,可分为两个部分:1至39章为第一部分,先知宣告神对选民的审判;40至66章为第二部分,先知预告神对选民的拯救。《以赛亚书》的结构与《圣经》极为相似,所以学者将之称为“小型圣经”:全书66章,犹如《圣经》的66卷;第一部分的39章,犹如《旧约圣经》的39卷;第二部分的27章,犹如《新约圣经》的27卷。
文字资料由李世峥牧师授权提供
往期读经
《以赛亚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