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弟兄姊妹,你喜乐吗?你是一个喜乐的人吗?事实上,在这个世界上,真正喜乐的人少之又少。工作的压力、复杂的人际关系、看不见希望的未来都让我们喜乐不起来。正像有人说的:“时代的一粒微尘,落在个人头上,就是一座山。”在这个时代还能喜乐吗?还有值得喜乐的事情吗?今天我们要学像保罗,看看他是如何拥有喜乐的人生态度。“喜乐”是腓立比书的关键词,是保罗人生观的重要表达。保罗是一个喜乐的人,他劝勉腓立比人说:“你们就是我的喜乐……你们要靠主常常喜乐;我再说,你们要喜乐。”(腓 4:1,4,)保罗能够拥有喜乐的人生,有三个方面的原因:
首先,保罗依靠主,主就是他喜乐的源泉,他一想到主内心就充满喜乐,这种喜乐从内心、从生命中涌流出来,以致于他说:“我靠主大大地喜乐……”(腓 4:10)保罗是一个见过大世面的人,他曾有过辉煌的人生经历,他的人生曾达至过巅峰。但是这些都不能与主相比,他在前面说过:“只是我先前以为与我有益的,我现在因基督都当作有损的,因我以认识我主基督耶稣为至宝。我为祂已经丢弃万事,看作粪土,为要得着基督。”(参腓 3:7-8)为什么要丢弃万事看作粪土呢?因为当这些与基督相比简直不能同日而语,不能够相提并论。常言说:“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据说有一次国学大师王国维邀请已经退位的溥仪到家中做客,还兴致勃勃地将家中珍藏的古玩字画拿出来给溥仪欣赏,这些都是他多年千挑万选珍藏的宝贝。但是令王国维不解的是,溥仪看到这些并不感兴趣,并且随手指了几件说这些都是假的。王国维虽有些尴尬但又不好当面问为什么,所以等到溥仪走后,他就将这几件送到古玩店找专家鉴定,果不其然,都是赝品。王国维当时对这位已经退位的“小皇帝”佩服的不得了,感觉他真是慧眼识珠。所以,他就决定亲自找溥仪请教鉴别的方法,溥仪回应说:“我不懂你们所说的那些鉴别方法、技术什么的,我就是看你这几件玩意跟我家里的不一样。”溥仪是见过世面的人,是见过真品的人。而保罗也是,他知道这些属世的财富、名利、地位、学识根本无法与基督相比。诗人大卫说:“你必将生命的道路指示我。在你面前有满足的喜乐,在你右手中有永远的福乐。”(诗 16:11)这个世界有满足的喜乐吗?有永远的福乐吗?在《以弗所书》中保罗说“……我把基督那测不透的丰富传给外邦人”(弗 3:8)原来在基督里不单有测不透的丰富,还有长阔高深、世人不能测度的爱。彼得说:“你们虽然没有见过他……却因信他就有说不出来、满有荣光的大喜乐。”(彼前 1:8)
其次,保罗能够喜乐,因为有人牵挂他,记念他。这里的“记念”(phronein)原文是形容植物的再次生长茂盛,表达腓立比人对于保罗主动的关切,而且是梅花二度式关怀。有人牵挂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情,保罗常常在祷告中记念别人,所以他也常常被别人所记挂。圣经上说:“因为你们思念我的心如今又发生……”腓立比人对于保罗的支持可以说是不遗余力,他们甚至在自己拮据的情况下,(参腓 4:19)还慷慨解囊、乐意奉献。在《林后》8:1-4节保罗说:“弟兄们,我把神赐给马其顿众教会的恩告诉你们,就是他们在患难中受大试炼的时候,仍有满足的喜乐;在极穷之间,还格外显出他们乐捐的厚恩。我可以证明:他们是按着力量,而且也过了力量,自己甘心乐意地捐助,再三地求我们,准他们在这供给圣徒的恩情上有份。”所以,保罗用10、14、18节经文接连三次为他们的馈赠,表达出由衷的感激之情。保罗在服事的道路上非常不容易,并没有很多人支持他。唯独腓立比人持续的支持他,圣经说:“……除了你们以外,并没有别的教会供给我。就是在帖撒罗尼迦,你们也一次两次地打发人供给我的需用。”(腓 4:15-16)他们与保罗成为福音上的伙伴,他们可能没有和保罗一同出去传福音,但是通过奉献、代祷参与了保罗的事工。所以保罗将他们的事奉看作一件美事,将他们的馈送,当作极美的香气,为神所收纳、所喜悦的祭物。(参腓 4:14,18下)这种在基督里的圣洁友情是令人非常感动的,使得保罗在艰难的服事环境中得到属灵的激励。十四世纪英国的神秘主义者理查·雷利(Richard Rolle,1300-1349)说:“圣洁的友情是从上帝而来的,叫我们在凄苦的环境中,藉着友人的劝慰得着力量……”的确,一份属灵的友谊能够激励我们在信仰上继续坚持。古代的希腊罗马社会十分重视友谊,视其为社会中枢。但是保罗与腓立比人之间的关系绝非简单的友谊能够概括的,腓立比人不单向保罗表达了Philia(友谊之爱),这是一种互惠互利的关系,最终可能会走向相互利用的功利主义;还向他表达了Agape(属灵之爱),这是一种单单爱你,不求回报的爱,这种爱就是基督之爱,就是圣爱,只有在koinōnia中才可能有的爱。腓立比人在福音上所表现出乐于奉献、积极奉献的生命品质,促使保罗内心感到很喜乐,这是肢体间的彼此扶助、相互支持、一起承担的美好关系,使得保罗内心非常愉悦。
第三,要操练喜乐,保罗在劝导腓立比的信徒时说:“……你们要喜乐……”这是保罗的人生态度,虽然处境很艰难,似乎看不到未来。但是依然要喜乐,要操练喜乐,喜乐是圣灵的果子。保罗说要常常喜乐,所以要使喜乐成为我们的人生态度,成为我们的人生果实。最近在网上流传一段很火的小视频,只有短短的两分钟,但是却引人深思。一个可爱的小男孩问:你每天在练习什么?你练习什么就会擅长什么,成为这方面的专家。你每天练习什么呢?喜乐吗?平和吗?幸福吗?或者你练习各种的抱怨、愤怒、焦虑吗?如果你每天练习抱怨,你就会越来越擅长抱怨,成为抱怨的专家。你会在每件事情上吹毛求疵,鸡蛋里挑骨头,本来没有什么事情,一般人可能看不出任何的问题,但是因为你是抱怨专家,所以,你总是能够发现问题。你每天练习什么?你练习生气吗?如果你练习生气,你就会越来越擅长生气,成为生气的专家,连鸡毛蒜皮的小事,最微不足道的事也能让你生气。你每天练习什么?练习焦虑吗?如果你练习焦虑,你就会越来越擅长焦虑,成为焦虑的专家,什么事都能让你焦虑,甚至与你没有任何的关系的事情也能让你焦虑。世上本无事,庸人自扰之,也许就是形容这样的人的。所以我建议你练习喜乐、平和、幸福,你就会越来越擅长喜乐、平和、幸福,成为这方面的专家。
这段时间正好是大斋节期,也被称为四旬期(Lent),即从圣灰日到复活节的斋戒期,去掉中间的六个主日正好是40天。大斋节期是通过斋戒与舍弃,体会灵性的自由和对上主的深切渴慕。其目标是记念基督的复活,基督徒以盼望和喜乐,期待与主连合,经历苦难与死亡,活出复活的生命。所以说,大斋期的主色调并不是苦涩悲伤,而是喜乐盼望,生命的转化与更新。每个人都会有负面的情绪,都会有不开心的时候,如果被这种负面的情绪所掌控,就不会有喜乐可言。期望复活的基督更新我们,转化我们,让我们每天操练喜乐、温柔、谦卑,让基督的生命扎根在我们的里面,伸出双臂用基督深沉的爱拥抱世界、拥抱生命,让我们把最美的心情、最温柔的性情带给每一个遇见我们的人。